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的現狀、局限和未來發展
跨境支付清理體系是貨幣國際化最主要的基本設施。隨著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化貨幣,中國正在致力于完美人民幣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理體系。本文剖析了全球國際貨幣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理體系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研討了人民幣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理體系的現狀、局限和未來發展,并從全球和前瞻性視角對樹立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理體系,以及中國銀行業相干業務的開發,提出了對策建議。
1.現狀:
一是清理行模式。境外人民幣清理行通過人行現代化支付體系(CNAPS)的大額支付體系(HVPS)與境行家傳遞清理信息,并通過其開立的人民幣結算賬戶與境行家進行跨境人民幣清理結算。由于除中銀香港外其他境外清理行未與CNAPS 鏈接,所以仍需通過中銀香港接入CNAPS 體系。中國近幾年在香港以外多個金融中心指定清理中心行,實際是在缺少跨境清理體系條件下的過渡性選擇。
從現實情形來看,人民幣離岸市場最常見的人民幣結算模式還是代理行模式和清理行模式。其中代理行模式相對廣泛,但其無法進行凈額結算,因此流動性效力較低。清理行模式則避免了這一問題,從而大大進步了交易者的資金效力,下降了其風險程度,設置清理行也因此成為我國支撐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主要辦法。2003年12月24日,中銀香港成為香港首家人民幣業務的清理行,并于2004年2月25日開端為創辦個人人民幣業務的香港持牌銀行供給存款、兌換、匯款和人民幣銀行卡等清理服務。2004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決議為在澳門辦理個人人民幣存款、兌換、銀行卡和匯款業務的有關銀行供給清理支配。繼港澳臺地域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先后在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多哈、多倫多、悉尼等地肯定一家中資銀行作為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理行,在當地樹立人民幣清理支配。不過在清理行模式下,授權特定商業銀行動“唯一清理行”導致了金融市場的壟斷問題,也使得清理業務的經營風險高度集中。通過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CIPS)的建設,上述問題將逐步得到改良。
2.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形看,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已經根本能夠滿足人民幣離岸業務開展的須要,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重要體現在跨境人民幣支付的效力制約和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的風險掌握方面。
在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方面,香港支付體系與內地支付結算體系有時仍然存在報文不兼容問題,同時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的信息披露請求給離岸金融機構帶來了很大困擾。一方面,某些離岸金融機構不愿望在支付進程中披露自己的商業隱私;另一方面,這種信息披露請求也帶來了某些技巧上的艱苦,因為它可能請求在支付指令中包括漢字信息,后者有時會帶來兼容性問題。當通過離岸清理行或人民幣CHATS體系進行全額結算時,由于凈額結算的缺失導致流動性需求很大,常常須要人工介入以管理收付資金的釋放以及為雙邊金融結算的交易尋找資金。
內地金融機構的支付機構代碼經常成為跨境人民幣支付的障礙,許多國內金融機構或企業對此缺少相干知識,導致境外金融機構進行支付時難以及時獲得精確的支付路徑信息。CIPS的建成有助于部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如果并非所有銀行都接入CIPS,那么支付中的信息需求不肯定性仍然存在,并且會構成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境外金融機構反應CIPS體系每日的開放運營時光太短,難以滿足不同時區的支付需求,且有時不夠穩固。
在離岸人民幣支付體系方面,大部分境外金融機構以為,目前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內部人民幣交易的成本幾乎與其他貨幣無異。換句話說,交易體系效力沒有構成香港內部的人民幣業務的障礙。但是在國際金融業務中,人民幣支付的貨幣成本與其他交易費用仍然要顯著高于美元等重要國際貨幣,人民幣不屬于CLS結算貨幣從而無法進行多邊凈額結算則是導致上述支付結算成本的主要因素。
以香港為例,香港金管局、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為若干幣種供給PvP結算服務。港元、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的主動轉賬體系已實現互聯,按PvP機制為美元/人民幣、歐元/人民幣和人民幣/港元外匯交易進行結算。這一PvP摸式(即跨幣種支付撮合處置,簡稱CCPMP)讓某些外匯交易的兩端在結算日同時結算。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人民幣清理所主動轉賬(CHATS)計劃在為大部分人民幣外匯市場緩解結算相干風險方面的作用有限。首先,它只涵蓋有限的幾種貨幣(美元、歐元和港元)。其次,只有擁有相應幣種CHATS權限的機構可以獲得它的服務。例如,并非所有機構都擁有美元CHATS體系的權限,也不是所有機構都能夠在美元CHATS體系中結算美元交易。在CHATS體系中擁有歐元或美元賬戶的機構也可能面臨賬戶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因其資會可能分離存在美聯儲或歐洲央行,或存在有關的往賬銀行。在這種情形下,香港金管局CHATS PvP的應用量很不幻想,不足人民幣CHATS體系中人民幣日處置量的5%。
在外匯市場交易中,大部分銀行就對手方設置了支付限額以掌握支付風險。由于這些現有的結算相干風險緩解機制不夠充足,約90%的人民幣交易因結算方法裸露在本金風險中,對手方風險限額因而受限。已經有很多海外金融機構反應,由于對手方限額已用盡,從而限制了金融機構與其現有對手方的交易及其增長其他對手方的才能。在國際外匯市場上,人民幣能否被納入CLS結算體系以實現多邊凈額結算是許多金融機構在做出是否介入人民幣業務決策時斟酌之一。國際清理銀行也指出,未納入CLS交易貨幣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
3.清理行制度仍將在境外人民幣結算中施展主要作用
隨著CIPS 投入運行,更多的外資銀行會接入CIPS 參與人民幣清理,中資銀行的壟斷優勢將被減弱,境外人民幣清理業務的主要性也會隨之降低。但另一方面,跨境清理設施升級、效力晉升,則又為跨境人民幣業務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主要基本;而且全球對人民幣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增長,又會帶來更多的外匯、債券等業務創新發展的機遇。從技巧方面看,隨著CIPS 參加SWIFT 全球支付創新平臺GPI,跨境清理將更加成為一種商品化、尺度化的產品,其效力會進一步晉升,而利潤率則可能進一步降低。這對銀行則同時意味著新的挑釁和機遇。銀行應借助更高效的清理體系,一方面,晉升跨境人民幣業務量和市場占領率;另一方面,則要以支付清理作為吸引客戶的入門產品,在此基本上應用已有的全球網絡、品牌及技巧優勢,超出人民幣支付清理中心定位,轉型為人民幣業務全面服務的引導者,成為人民幣綜合業務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區域樞紐,全面滿足客戶在結算、貿易融資、信貸、財富管理、金融市場、投資等范疇的境內外一體化需求,增進貿易和投資的方便化。
清理行與代理行制度仍然有低效力問題,對于某些人民幣業務,完成跨區域支付須要經過多個代理行總部與支行之間的傳遞,導致所需時光和成本大大增長。但是讓所有國際金融機構直接聯入國內支付清理系統則存在成本問題,例如對于香港金融機構,擁有支付專線的費用約每月1萬~2萬元,對于歐美機構這一費用則可達數萬元,如果業務范圍不大,就很不合算。也有觀點以為讓所有國際投資者直接聯入國內支付結算體系可能在目前條件下可能帶來金融監管方面的問題。相形之下,相似“滬港通”這樣通過統一接口與國內金融市場相聯接的支付支配可能更為合理,也有利于金融監管當局獲取相干數據和對相干交易進行管控。
4.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的未來建設方向
作為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代理行與清理行模式作為人民幣跨境結算的重要方法,為人民幣國際化施展的偉大作用。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光內,現有的代理行與清理行模式將會與CIPS體系同時施展作用,不過從更長的視角來看,CIPS將會成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主導體系。相應地,人民幣清理行如何在新的條件下調劑自身的職能定位,更好地施展在離岸人民幣業務上的推進作用,則須要認真加以計劃。
在未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動力和模式都可能會產生主要的轉變。人民幣參加SDR貨幣籃子將晉升全球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以此同時,人民幣資產也將不再能夠為持有者供給超額收益,而更趨近于其他的金融產品。從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長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目的來看,我們須要將其發展動力樹立在對人民幣的“真實”需求之上,實現人民幣業務從負債端向資產端的轉換,這就請求有充分的人民幣金融資產來加以支持。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交易效力,尤其是支付清理體系效力的主要性會更加凸顯出來。
在新的發展階段,包含支付清理體系在內的金融市場基本設施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具有至關主要的作用。現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競爭,已經越來越成為相干貨幣定值的金融資產和其所依托的支付體系之間的競爭。因此,晉升人民幣支付體系的效力和可靠性,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此方面,除了增強以CIPS為代表的跨境人民幣支付體系建設之外,還有許多主要的工作有待開展和完美。其中之一就是人民幣支付體系與其他金融證券登記結算體系的一體化。為非居民投資者供給持有多樣化人民幣金融資產的籌劃將會極大地增進人民幣的國際競爭力,而與人民幣支付體系一體化的證券登記結算體系則能夠為此供給偉大的方便并發生協同效應。事實上,人民幣貿易結算體系在初期的勝利有很大部分應歸功于香港高效的證券交易與結算體系,它大大下降了人民幣證券的交易風險。一體化的人民幣證券結算體系有助于將投資者鎖定在人民幣支付體系內,從而增長人民幣應用者的粘性。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