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會吃掉敦煌網嗎?
在展開今天的話題之前,有必要引入一則動態。
中國跨境電商范疇近期最耀眼動作,莫過于9月6日阿里巴巴以20億美元價錢對網易考拉的全資收購。有媒體附會稱,這筆收購以及與之同時曝光的阿里巴巴對網易云音樂7億美元的領投,是即將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辭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馬云的謝幕之作。
目前網易考拉在PC端、APP端均已更名為考拉海購。依據交易雙方公開資料,考拉海購CEO已由天貓進出口事業群總經理劉鵬兼任,原網易考拉CEO張蕾擔負天貓進出口業務參謀,未來的考拉品牌將堅持獨立運營,它將與昔日勁敵天貓國際成為并肩作戰的隊友,共同為中國花費者帶來更好的跨境商品和服務體驗。
這是一場行業老大與行業老二的高光融會。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網易考拉、天貓國際、海囤全球(原“京東海外購”)分離以27.7%、25.1%、13.3%的占比位列中國跨境進口B2C電商市場前三名。若此數據真實靠譜,那么,收編網易考拉之后,阿里在該范疇將獨占52.8%的市場份額。
創建于2014年11月的網易考拉,是網易開創人丁磊著力打造的跨境進口B2C電商平臺,而電商被以為是網易在游戲之后另一重點開掘的方向,而在這一方向上,除了跨境的網易考拉,還有非跨境的原創生涯類自營電商平臺網易嚴選。
在2015年1月正式上線推出海外購業務以來的近5年里,網易考拉在母嬰、家居、數碼等多范疇頗有深耕,而且一度保持100%海外直采自營,愿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從源頭上杜絕假貨。在這一進程中,網易考拉的確在用戶中間積聚了不錯的口碑。
奈何因為境外貨源疏散,假貨問題常常百密一疏,偶被詬病,加之自營成本高企,盈利狀態不如預想,另外隨著第三方賣家的開放以及入駐比例的逐步進步,不可控因素增多,網易考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光里也曾遭受成長的懊惱。
轉入阿里陣營之后,除了能夠與天貓國際達成強強結合優勢互補,網易考拉還可借助阿里生態內技巧、資本、全球戰略資源優勢,有望將早前問題逐一化解;而丁磊在2016年3月提出的未來3~5年網易考拉到達500億~1000億元市場范圍的構想,或允許在這一站實現,只不過,它不再與網易有關。
要說的是B2B。
因為在用戶基數、用戶屬性等多方面天然存在偉大差別,一直以來,面向B端企業用戶的平臺在聲量上是明顯弱于面向C端民眾花費者的平臺的。內貿B2B如此,跨境B2B亦然。
不妨簡略做個類比,前文提及的跨境B2C電商平臺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在民眾視野中所受關注水平,是遠遠高于跨境B2B電商平臺比如敦煌網、大龍網、生意寶、中國制作網,甚至是行業頭牌阿里國際站(alibaba.com)的。不止如此,后面這些平臺的名字,對于普通花費者來說,大概都是生疏的。
正在迎來20歲誕辰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過去多年間的高速成長與擴大,與To C業務特殊是淘寶、天貓等平臺的爆發正相干,但事實上它的生態源頭毫無疑問是To B的,這當中既包含內貿B2B的1688,也包含跨境B2B的阿里國際站。
目前看,To C業務在國內已接近充足滲透,而To B業務的進展則要緩慢得多,企業端的數字化或稱產業互聯網因為牽涉眾多環節和要素,雖然閱歷了漫長時光的摸索,但目前整體狀態還處于很早期階段,未來仍躲藏無窮可能,馬化騰有關“互聯網的下半場屬于產業互聯網”的斷定其來有自。
如今業務版圖已極為宏大的阿里巴巴,在B2B范疇,包含內貿B2B和跨境B2B兩個方向,都正在比以往更為迅猛地發力,尤其在源頭基本工作也就是產業帶數字化賦能層面,背靠阿里經濟體綜合優勢,相較同范疇其他入局平臺,已樹立起了相當穩定的競爭壁壘,而且還在連續滲透。就阿里方面監測到的數據看,這一市場的爆發期正在鄰近。
依據易觀國際《2018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發展白皮書》,2018年,阿里巴巴(阿里國際站、速賣通)、敦煌網、亞馬遜切分掉了中國出口電商絕大部分版圖,2018年雙11期間,這三家企業的出口額在大盤子中的占比加起來超過了90%,其中速賣通和亞馬遜是To C巨頭,而阿里國際站和敦煌網是To B賽道上的領跑者。
如果可以將9月6日阿里巴巴收編網易考拉歸入“贏者通吃”領域的話,那么在跨境B2B范疇,特殊是在出口方向上,“贏者通吃”會不會重演,位列行業第二名的敦煌網有無可能被阿里吃掉,它在阿里眼中的價值能否類比網易考拉,未來它將何去何從?
如上文所述,很多人并不懂得敦煌網。
這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跨境出口B2B電商平臺。不同于阿里國際站大單采購與小額批發全面鋪開的豪門模式,敦煌網差別化地選擇了小額B2B賽道。在早前國內各個相似平臺仍多以信息展現、交易撮合、收取會員費為核心業務模式時,敦煌網較早介入了交易環節,以傭金制取代會員制,而且只向買家收費。
不得不說,跨境B2B涉及國境兩方,鏈路很長,中間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在條件尚不足夠成熟的情形下介入交易環節艱苦重重,早走一步并不意味著捷足先登,先驅甚至可能會淪為先烈。敦煌網15年間不溫不火,時下各外貿論壇充滿著用戶對它物流、支付、客服等各方面的負面評價,平臺運營壓力由此可見一斑。
依照敦煌網最新調劑的傭金制規矩,平臺方依據單筆訂單金額的大小,向買家收取0.5%~19.5%不等的傭金。
2019年2月20日,敦煌網開端對新入駐賣家收取平臺應用費,收費尺度分為年繳999元、半年繳598元、季度繳299元。向賣家收費這一動作被以為是敦煌網對傭金制模式的被迫修改,反應了平臺方營收壓力。
以往只向買家收費的傭金制模式,對于地推人員來說,他們在設計面向潛在入駐賣家的傾銷話術上,大可將下降賣家風險、節儉經營成本擺在重要地位;但對于平臺方來說,它的預期營收根本仰賴訂單量和成交額,經營風險從賣家一方轉向了自己——如果訂單量及成交額足夠可觀而且發展潛力偉大當然不成問題,如果不幻想甚至表示低迷,焦灼可想而知。
從大批用戶反饋來看,目前敦煌網的更大困擾或許在于,它首先須要向賣家答復這樣一個問題:同樣是收費,我為什么選擇你而不是流量大得多的阿里巴巴?
跨境進口B2C老大老二走到了一起,跨境出口B2B也會這樣嗎?
顯然,癥結在于阿里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