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西班牙政府正在敲定一項新稅的計劃,對送貨上門的包裹征收重稅,這個想法被媒體稱為“亞馬遜稅”。
對于網購的消費者,是送貨上門更為方便,還是定點自取更為方便,相信答案肯定是前者。這一點,從網絡上轟轟烈烈對于快遞送貨不上門的聲討就可見一斑。
然而,最近西班牙政府正在敲定一項新稅的計劃,對送貨上門的包裹征收重稅,這個想法被媒體稱為“亞馬遜稅”。制定稅收改革大綱的專家小組向財政部長Maria Jesus Montero提交了這項提案,并且該提案不僅包括電子商務公司,還包括其他所有送貨上門的行業,比如傳統零售等。
這一稅改提案認為,由于送貨上門占用公共空間,因此要征稅。換句話說,送貨上門的送貨員為了完成送貨,需要在每一站多次地把車停在街上,這樣浪費了公共資源。目前,巴塞羅那市議會已經在研究相關想法,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情況,比如快遞公司用少于四個輪子的車輛比如自行車或摩托車等送貨上門,或者公司之間的包裹遞送等情況需要考慮。
事實上,這一措施源于近年來出現的一場辯論,在消費者愉快地接受了送貨上門帶來的舒適之后,送貨上門的其他外部特性也開始顯現出來,例如造成交通擁堵、公共空間占用、增加城市排放和物流效率低下。
這并不只是西班牙官員的看法。美國和英國的一些研究直接指出,貨車比摩托車或自行車更大、更笨重,是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問題之一,還會影響污染水平,帶來噪音影響。在紐約,議員們甚至已經計劃了一年多,計劃對每個包裹收取3美元的稅。
公司與顧客的博弈
可以預見的是,盡管對于那些很難在家里和快遞員對接上合適時間的人來說,設立自提點很方便,但是對于大多數顧客來說,自取快遞并不舒服。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設立自提點又給了零售商們一個喘息的機會,因為與送貨上門相比,自提點能讓零售商節省一些資金。
就比如,多年來亞馬遜一直在推動這一模式,在加油站或火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點都有自己的自提點。這些自提點也和他們與當地商店的協議一樣,作為臨時的小型物流中心,每件貨物收取幾美分的傭金。
在這樣的措施面前,實體店、集中配送點和擁有更強經濟實力的公司將在競爭中勝出,因為他們可以避免將這些成本轉嫁給客戶。
然而,亞馬遜本身愿意用更快的物流以及更低的經濟效率來換取更高的消費者滿意度,比如將臨近時間的包裹分批送到以達到最快的送達的時間,其他零售商則可能會選擇合并成一個包裹。這種情況亞馬遜可以負擔得起,但大多數其他零售商肯定不能。
這也能讓我們知道到底誰會從這種稅收中受益,那就是——亞馬遜。憑借其龐大的物流及商業帝國,亞馬遜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可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繼續高效的運營。
同樣可以直接看到的結果是,這種自提點將大大增加實體店的收入。
國外一家在自己商店內設立了自提點的店主表示,其實包裹傭金帶來的收入已經逐漸趨向于零,但他仍然在店內設置快遞點是有兩個非常明確的原因,一個是近距離營銷,快遞點一般總是離家很近,所以附近的顧客會通過自提快遞了解到他們的商店,不然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光顧。第二個是因為交叉銷售,如果有十個顧客進來提貨,也許其中一個就會買店里的東西。但這一點必須保證快遞點與實體店性質非常互補,不會占用太多空間,也不會給商家錢,但快遞點會吸引流量。
如果這種稅收飛速發展,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商業平臺本身鼓勵在快遞點和送貨點存放快遞,免除買家的運費,并在送貨上門時強制收取運費。如果平臺能夠這樣做,最終的結果或許將是雙方均受益。
一個針對亞馬遜的稅收最后獲益的卻成了亞馬遜,聽起來雖然很諷刺,但是這種針對科技公司最后卻指向普通消費者的稅收在西班牙并不是第一起。
除了亞馬遜稅,在2020年,西班牙稅務局還通過了“谷歌稅”。谷歌稅是一種針對全球營業額超過7.5億歐元、西班牙營業額超過300萬歐元的科技公司的稅收。就像法國的GAFA一樣,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公司全都受到這項措施的影響。
這項稅收具體為,征收這些科技巨頭從數據銷售或在線廣告中獲得的利潤的3%。在西班牙估計的數字中,據這一稅收將能夠為國家貢獻高達12億歐元。
盡管這一稅收的目標是讓在西班牙經營業務的科技公司能夠將部分利潤留在西班牙,但隨后受谷歌稅影響的公司就開始向廣告商和開發商提高傭金,以彌補損失。
例如,蘋果提高了法國、意大利、英國和土耳其的開發者費用;谷歌將向英國廣告商收取2%的費用,在奧地利和土耳其收取5%的費用,提高價格的規模與稅收的比率基本相等。
不僅如此,2020年西班牙媒體還曾報道,一名顧客2月份在全球速賣通上購買了智能手表,結果在過去9個月后,他在11月收到了稅務局通過短信發送的通知,告知他沒有為此支付增值稅。
這樣荒誕的事情并不是單一的例子,一直以來西班牙稅務局一直在向這樣的個人買家發出類似的要求,因為這些買家從非歐盟運營商那里購買了產品。
政策的背后
事實上,國外正在對于科技公司和電商公司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敏感,特別是對于非本地企業的公司來說更是如此。
除了對于外國公司以及跨國交易添加種種限制,許多國家的政策也燒向了更多的中小企業。在某些方面,為了遏制壟斷而誕生的政策最終反而加劇了壟斷,因為大公司可以承擔政策變動的成本,但小公司不行。
面對國外政策的變動,除了感到無奈,也只能選擇被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賣家除了做好自身產品,也要多加關注政策,及時做出調整,增加適應能力和靈活性。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