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兩期說到,常青藤因為賬務不合規導致投資暫時擱置。因此常青藤公司的股東痛定思痛,決定追根溯源,實現財務合規;同時,擬引入的投資機構A公司也不舍得放棄常青藤這樣一個有產品、有品牌、還有運營能力的好標的。于是,雙方達成一致:盡快實現合規,完善財務。A公司的王總還特別讓投資經理,把 ...
我們前兩期說到,常青藤因為賬務不合規導致投資暫時擱置。因此常青藤公司的股東痛定思痛,決定追根溯源,實現財務合規;同時,擬引入的投資機構A公司也不舍得放棄常青藤這樣一個有產品、有品牌、還有運營能力的好標的。于是,雙方達成一致:盡快實現合規,完善財務。
A公司的王總還特別讓投資經理,把A投資機構內部做的行業研究發給了常青藤。
前文具體內容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01從工廠轉型大賣,財稅是怎么滑向失控的?
02肺腑之言,投資人怎么看合規?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行業研究說起。
因為投資機構的最終目的是賺錢退出,而退出的主要途徑是上市。
為了搞清楚常青藤這個項目,A公司對近年IPO的跨境電商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上市申報材料、監管問詢函,形成了深入的內部研究報告。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對A公司的財務盡調重點問題清單,包括:
A公司當前的貿易模式,資金流、物流和股權關系結構。
當前的出口報關方式,選擇原因,以及潛在的合規風險。
境外子公司,境外店鋪資金回流境內的方式。
各平網店的合規要求,公司旗下店鋪的合規情況,亞馬遜強制關店風險;
運營推廣模式、ROI、以及各主流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推廣的限制條款;
KOL推廣/好評等方式對店鋪持續經營影響,是否存在強制關店風險。
當前境外公司股東結構、角色、定位及功能;
外管37號文限制下,境外公司未來能否合規并表。
公司的主要的資產負債有多少,主要項目能否經得起現場核查?
歸屬股東的凈資產有多少,注冊資本實繳情況如何?(重要)
公司當前收入確認的方式,按照什么口徑、什么時間點確認收入。(重要)
確認收入的標準是什么;退換貨情況下,收入成本處理方式。
公司產品成本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頭程運費能否分配到產品。
分產品線的具體毛利數據對比,競品的毛利情況如何(重要)
倉儲費用、平臺費用及物流費用如何歸集,各項費用占比情況。
公司分渠道的投放和推廣費用、人工、研發等各類費用支出情況。
案例說合規 | 融資之殤,利弊權衡下的無奈妥協
母子公司內部的貨物流轉時,不同經營主體的相關會計處理是怎么樣的?
當前境外銷售覆蓋哪些國家和地區,當地納稅情況和合規缺口?
店群模式下,多主體的納稅如何安排?
貨物流轉過程中內部轉移定價的具體情況及合規性。
大股東能否承諾對歷史稅務風險,承諾個人進行兜底(重要)。
如果最終走向資本市場,清單里面的每個問題都不容忽視,但是對于眼下的常青藤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投資公司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公司的收入到底有多少,利潤到底有多少。
估計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會覺得這是問題嗎?
案例中常青藤公司的幾位股東在第一次被投資人問到時,非常自信地說:“我們怎么可能不知道”,深入溝通后,他們才發現自己是真的不知道。
利潤不知道不奇怪,收入是多少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呢?
如果把財務當成一門語言去看,這門語言是有自己的專用詞匯和特殊的“語法”規則的。
“收入”在日常我們理解為一段時間內賺到手或者能賺到手的錢;但在會計語言里,收入不以錢是否賺到或者預計賺到來確定,而是要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來確認。
所以老板以為的“收入”與財務核算的“收入”通常都不是一回事。
而收入是計算利潤的起點,具體來說,收入-成本-費用=毛利潤,在毛利潤的基礎上計算出所得稅額,扣減掉企業所得稅后得出凈利潤。
所以,如果收入不準確,利潤自然也就不準確。而利潤最終影響的是企業所得稅和投資機構給企業的估值。也就是,估值看凈利潤、凈利潤看毛利潤、毛利潤看收入,所以常青藤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自己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
區分真實收入與刷單帶來的收入;
明確收入確認時點為買家收到商品,而不是產品出關或到達亞馬遜FBA倉,或資金回到國內等 時間;
退貨帶來的收入沖減。
從前面的公式能看出,從收入到毛利潤還要經歷“支出”。
成本和費用乍一看都是“支出”,似乎區別不大,但在財務語言里,他們的區別很大,同樣一筆支出,是記在費用里還是記在成本中,對企業的毛利潤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繼而對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產生影響。
正因為看起來“區別不大”,所以很多公司不區分成本和費用、或者沒有認真區分成本和費用。
常青藤公司也是如此,例如公司在亞馬遜平臺上賣了 1000 萬元的貨物,亞馬遜平臺會扣掉平臺費、廣告投放費、物流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
扣完后,給企業結算回的現金只有 600 萬。而扣掉的 400 萬元里面有些應該計入成本,有些則應計入費用。但是常青藤公司沒有對此進行區分,直接按照600萬回款確認了凈收入。這就導致了公司的收入和運營費用無法呈現,公司的亞馬遜運營工作無法被正確評價。
所以,嚴格區分成本和費用,能更準確計算利潤,除此之外,也有利于投資機構清晰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看起來很高大上,用白話說就是企業賺錢的主要手段。
例如,有句俗話說“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形容某樣產品利潤很高,但是周轉率很低;對應的則是“薄利多銷”,靠的是低利潤和高周轉;這兩種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
再比如同類產品的售價基本相同,但是A企業的產品可能質量好、成本高,所以不會在廣告上花太多錢,而B企業的產品質量不好、成本也低,退貨量也高,所以為了一定銷量就要在推廣上多下功夫,也就是多花廣告錢。這也是不同的商業模式。
而投資機構對于不同的商業模式,會對應不同的估值水平,也會決定投資機構的取舍。這些也會反應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但是,常青藤公司是亂賬一鍋,所以無法以數據來印證常青藤公司的商業模式。
除此之外,投資機構做估值還會看企業的凈資產,也就是所有者權益,這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這張報表能看出企業有多少家當(資產),其中屬于債權人的資產有多少(負債),屬于股東的資產有多少(凈資產)。
既然投資人以股權形式投入企業,當然也十分關心企業的凈資產。
但是,凈資產在常青藤公司也無法真正核算,我們在前面文中提到常青藤的幾家公司賬務往來太亂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彼此到底是借了多少錢,欠了多少錢,存貨應該有多少。各家公司的賬做的也都不規范,所以對負債、存貨等報表核心內容無法計量,凈資產也是不準確的。
而且,因為財務歷史記錄不夠準確完整,各個子公司之間做賬也無法一一對應。即使在合規過程中盡力梳理,也無法完全理清,最后不得不將公司的一鍋爛賬一次核銷。
賬雖是核銷了,但真實的賬務情況卻沒被還原。即使經過了合規調整,常青藤公司拿給投資人的報表也無法真實反應企業情況。
所以,最終A公司雖然決定不放棄這次投資,但是僅以“試水”心態投資,因此對常青藤的估值和投資比例都大大打了折扣。
常青藤公司的幾位股東覺得A公司給出的估值低于了他們的預期,起初難以接受,但是公司的歷史財務數據確實支撐不了股東的融資預期,再加上公司也缺錢,所以最終還是接受了A公司的條件。
同時,三位股東還接受了A公司提出的股權轉讓條件,即把不在常青藤名下的、而是由三人直接持股的、但是又由常青藤統一管理、業務統一協調的公司的股權,轉移到常青藤名下,統一控股。
對股權轉讓給溢價的部分,三位股東要承擔20%的利得稅,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是投資機構也解釋說,這個轉讓一定要做。一個原因是,不給股東之間留下信任危機的隱患;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基于常青藤公司進行股權激勵,以保證人員穩定,以及吸引更高層次的人才。
對核心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是投資機構的普遍要求。
原因很簡單,因為公司發展不能只靠老板一個人,是靠整個團隊,尤其是核心團隊完成的。如果不將核心人員與團隊綁定。一旦出現重要人員外流,會讓企業大傷元氣;而且隨著公司的發展階段不同,也要吸引外部力量。對此,股權激勵能比支付工資發揮更大作用。
做完合規、股權轉讓,常青藤公司的融資終于落定,三位股東被折騰了這樣一輪無比后悔沒有早點重視財務。
雖然我們以三篇的篇幅分別介紹了常青藤公司的情況、投資機構的看法和常青藤公司要做的調整。但是,我們還是無法盡現常青藤公司要去完成的每個細節。
現實中常青藤公司的融資差不多用了接近半年的時間才具體敲定。投資機構在投與不投間反復衡量;常青藤公司則一邊完成合規、一邊不斷“妥協”,個中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希望看到這個案例的朋友們,能吸取常青藤公司的教訓,盡早開始善企業的財務合規,不給企業的長遠發展留下隱患。
以上是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案例說合規 | 融資之殤,利弊權衡下的無奈妥協。”
關鍵詞:公司
上一篇:SHOPLINE聯手ShopFlex為賣家提供智能推薦購物功能 下一篇:這些功能,月GMV過百萬美金的獨立站都在用!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