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創造力網絡效應 + 模因制造機器(三)TikTok 成功方程式 = 創造力網絡效應 + 模因制造機器(三)抖包袱一個例子是:“我從來都沒見過2個最好的朋友都是長得好看的(總會有一個是長得丑的)”,這個模因曾經在TikTok上面大火,以至于從此變成了TikTok這個創意空間的基本象征。那上面......
抖包袱
一個例子是:“我從來都沒見過2個最好的朋友都是長得好看的(總會有一個是長得丑的)”,這個模因曾經在TikTok上面大火,以至于從此變成了TikTok這個創意空間的基本象征。那上面的視頻開始越來越多的采取各種迂回路線來用這句包袱作為結束,在丟下這句話前扔出各種各樣的騙人花招,就像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的電影一樣。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這個模因或者不知道出處在哪里的話,那么那些視頻會完全難以理解。就算是現在,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么的話,這一節也將毫無意義。在各種視頻里面出現的類似“我們找到了兩位長得好看的最好朋友”也是一樣。
幽默 = 制造鴻溝 + 跨越鴻溝
去年我看了一篇好文章,談的是特朗普時代政治幽默的死亡。里面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與此同時,政治上的反諷已經顛倒了極性”。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預測,互聯網日漸成熟時,犬儒主義的反諷經歷了最初的興盛之后便會逐漸消亡。這位幽默主義者哀嘆的是,像特朗普這樣的人已經超出了諷刺的范圍,因為他們本人就已經是諷刺作品本身了。
對我而言,幽默始終要取決于制造出一道鴻溝,然后幫助你的受眾去克服這道鴻溝。在傳統的笑話里面,這道鴻溝是鋪墊與包袱之間的空間。當聽眾理解了這個笑話時,他們就跨越了那道鴻溝,并隨著笑聲而釋放出那種高興的情緒。你不想帶著他們跨越鴻溝,你只想點到為止,最后那一躍得由他們自己跳。
像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這樣的喜劇演員知道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靈感,并且會指出其背后隱藏的社會真相,你意識到,那些你本來習以為常的事情原來是一部社會小說,從而讓你的大腦受到了一次多巴胺的沖擊。喜劇演員就像摩西一樣,把禁忌之海分開,讓你得以在里面漫步,因為這一路上得以擺脫禁忌而發笑。
被取消前的路易斯·CK(Louis CK)也生活在這個空間里面,他會暴露你羞于承認的某些本性。他的方式是在一場討厭自己的表演中,靠自己全部消化掉來免除你的羞恥,或者通過讓它看起來人人如此來原諒你的過錯。喜劇演員可讓你從外部審視自己,從而在你和你的本性之間制造一道鴻溝。
特朗普則是完全填平這一鴻溝,從而殺死了幽默,他變成了自己拙劣的模仿,搞得像《副總統》(Veep)這樣的節目相比之下似乎都沒那么黑色幽默了,盡管他們才是原創。
但是幽默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干掉的。你只是需要新的辦法來恢復喜劇的那道鴻溝。TikTok大部分的幽默在形式都是比較隱晦的,這使得那些出處顯得好像是在奉承你——如果你理解的話;或者會令你感到困惑——如果你不理解的話。但是,如果是后面這種情況的話,你就必須踏上跨越鴻溝之旅。一旦你走完這段旅程,你不僅能得到get到那個笑話的延遲滿足,而且還會享受到自己現在也是圈內人的那種愉悅了。
但是,更老練的創作者還可以把玩那種預期,從看起來似乎是你熟悉的模因出發,然后顛覆受眾的預期。
中美幽默之別
也是來自字節跳動的抖音,這個中國版的TikTok,為我們提供了中美幽默風格的有趣對比。
中國很多的搞笑視頻都用了笑聲特效。TikTok上一次聽到笑聲是什么時候我已經不記得了。
我本來想在這里下結論的,但是缺乏足夠的信心。熟悉中美幽默文化差異的人也許可以替我搞清楚這個。
如何衡量一個平臺厲不厲害
Netflix把一些國際性的節目帶到美國TikTok的同時,也把一些中國的節目帶到了美國。
TikTok播主 @ funcolle制作了一種超級緊湊的偵探系列片,視頻是在中國拍攝的,講的也是普通話,但是由于打了字幕,美國TikTok也可以看。到目前為止,她用的音效對我來說就像《權力的游戲》等熱門系列劇的主題曲一樣令人難忘。
如果你確實沒法揭開這些TikTok短視頻的謎團,也可以跑到評論部分,那里有其他觀看者可以幫忙,那些仔細看過細節的人會爭相公布答案。
看一個平臺厲不厲害,一個衡量指標可以是看看大家用它來做此前從沒做過的事情的數量。每一周,我都會在TikTok上面有新發現,那些我無法想象能夠在其他任何app上做到的事情。
評論也精彩
在TikTok上面,評論區本身就已經變成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地方。慢慢地,對別人的TikTok進行即興重復不再需要你自己去制作TikTok 。相反,你可以跑到評論區,給視頻的包袱添加自己的包袱,然后堆砌出好幾十萬類似的。給一段TikTok視頻寫出最妙的評論本身就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
上一次看到TikTok精彩視頻后,自己沒有點開評論區看看點贊最多的是什么我已經不記得了。有時候,我甚至視頻還沒看完就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評論了。TikTok對評論的排序幾乎總是把最好、最相關的評論置頂。不管你對視頻有什么看法,排名前五位的評論總能夠完美地將你的看法表達出來,這種命中率之高簡直不可思議。
一段視頻想要讓你以有形的、有意義的方式去感受到有其他觀看者的存在是很困難。作為存在的證據,Twitch評論區提供了一種有形,但多少有點令人困惑的文字瀑布形式,而Instagram Live或者Bilibili視頻的彈幕之類的本質也是如此。
不過,TikTok的評論給人的感覺卻像擴展了視頻的畫布。就像《The Voice》這樣的才藝秀需要選手和聲音都發揮作用一樣, TikTok的體驗也感覺越來越像先看表演者的表演,然后再聽評委(我們所有觀眾)在評論區發表的意見。TikTok上面沒有西蒙·考威爾(Simon Cowell) ,但是在任何一個TikTok視頻的任何評論部分,都會有人扮演他這個角色。
永遠都不要看評論。除非你用的是TikTok,這種情況一下一定要看評論。
共情
看TikTok上面的評論可發揮公共職能。就像看喜劇節目的時候總會聽到群眾笑聲一樣。
人生的生存挑戰之一是真正跟他人的思想聯系起來。我們稱為意識的那一系列情感、思想還有夢想誰能弄得清楚呢真正的人際關系似乎總是無法掌握。
疫情加劇了這種孤立感。當我們大多數的互動都是發生在視頻屏幕上,用一張扁平的面孔進行時,感覺我們就仿佛生活在模擬之中,或者是某種唯我論的噩夢之中。
在查閱我剛看過的TikTok的評論之前,我對視頻幾乎總是有著強烈的反應。你打開評論為什么會感到如此欣慰因為你看到發現前幾條評論里面完美地概括了你的反應,然后看到它已經得到數萬甚至數十萬個贊。對大家有著共同的反應的確認,相當于異步地給一份人性測驗的試卷打理及格分。這是對你的人性的校驗碼。
很多評論已開始使用第二人稱單數,那就是對其他觀看者說的。那些評論一般都用“POV:”(觀點)開頭,如“POV:凌晨2點,你正躺在床上刷TikTok”。這只是一種猜測,但是最好的TikTok就能夠勾起這樣的一份多項選擇檢查清單,大家的答案是如此的一致,以至于我很少能想起有哪個原創的評論是前面沒發表過的。
TikTok,不是社交網絡的社交網絡
雖說每個人的FYP算法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量身定制的,但TikTok評論里面的共同反應,以及公開可見的瀏覽量和點贊數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于用戶現在都會假定別人也遇到足夠多的相同的模因。對于一支獲得病毒性傳播的TikTok,很多評論大概會是這樣的 :“噢,我們又回到這里了”。
盡管我曾經說過TikTok并不是社交網絡——這個app上面大多數的人我都不認識,我不需要關注任何人也能得到良好體驗——他們的算法通過有效的排序確實創造了這樣一種感覺,當你每次刷到一個TikTok時,就好像穿越了一個亞文化社區一樣。
用戶已經接受了用空間或地理語言來描述這種共享的觀看空間的感覺。他們通過在描述符后面附加上tok或TikTok來描述各種亞文化。有人在評論一個質量特別高的視頻時可能會說:“我終于理解了Premium TikTok” 。大家在分享他們看的怪異又小眾的東西時會說:“我迷上了carpet cleaning tok(地毯清洗) ”或者“不知怎的,但我找到了music theory tok”。有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單詞,比方說“Sportstok或Liberaltok”。Tok幾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后綴,大概是“鄰里”或“社區”的意思,幾乎就像迪斯尼用land來描述樂園的主題區一樣(如邊域世界Frontierland或明日世界Tomorrowland)。
當然,我們都只是在自己的FYP feed里面,它會不停地滾動,所以它并不是一個實際的空間。但是,我們信任那看得見的觀看次數,把那當作FYP在干活的證據,認為它讓我們當中有著相同趣味的很多人出現在了同一個視頻面前,所以這個常識性的證據建立了一個閾限的第三視角。
我傾向于認為社交網絡是由自下而上拼湊用戶圖譜的人建立的,但也許我的想法太狹隘了。TikTok可能不符合這一定義,但在FYP作為部落匹配者的情況下,它給人的感覺是有社交性的。
一起看才有趣
不久前華納媒體做出了一個決定,要把某些電影從專供院線變成同時在HBO Max上面發行,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報道。對院線未來得出的結論,很多都是基于《神奇女俠1984》(Wonder Woman 84)圣誕節在院線首映與在HBO Max播放情況進行的逐日對比。其中很多都是互聯網因此而出名的那種,慣常的,膝跳反射式的推斷,盡管在像這次疫情的情況下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而且盡管只有《神奇女俠1984》一個數據點。
但有一點我是確信的,當你在看什么的時候,尤其是在看那種會頻繁引起情緒反饋的類型,如喜劇片或者恐怖片的時候,周圍成百上千人都沒有聲音反饋就好像少了點什么一樣。到了一定時候,也許我們就能破解社會化觀看的奧秘,并且知道怎么讓它變得更加社會化,但就目前而言,在VR之前的虛擬空間只是一群人比較粗糙的臨摹。
你看吧,過去一年我直播了自己分享的多場音樂會。在過去,為了等到我喜歡的樂隊上場演出,我愿意在人頭攢動的俱樂部或酒吧,捧著9美元一杯的啤酒,站上一個鐘頭,這樣的日子我并不懷念。
盡管如此我仍然懷念站在酒吧里的感覺,懷念那種盡管鞋子粘在被啤酒浸透的地板上,仍設法故作輕松同時呆呆地望著其他人的感覺。
打破第四堵墻
在我們被困在里面將近一年的時間里,TikTok的這種無秩序的集體主義媒體藝術形式,給人以最愉悅和真實的感覺。
豎握著手機,手指從一個個FYP feed滑過,那種感覺仿佛從高聳的摩天大樓的一個個臥室窗戶滑過,窺探著一個又一個用戶的臥室(字面意義也是如此,因為臥室是青少年發揮創意最常使用的空間)。就像克里斯·韋爾(Chris Ware)的漫畫一樣,它的結構設計就是一次瀏覽一個窗格。
因為它是全屏的,所以我的手機屏幕感覺就像一個矩形的舷窗。仿佛一個又一個用戶劫持了我的后置攝像頭,然后把它變成了他們的后置或前置攝像頭。
在像TikTok或ChatRoulette或Omegle這樣的媒體上,你看到的東西有太多都是創作者直接用攝像頭處理的,從一開始就打破了第四道墻(編者注:第四面墻是一面在傳統三壁鏡框式舞臺中虛構的“墻”,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的隔閡,觀眾透過這面“墻”可以看到戲劇設定的世界中的情節發展),那種親密感是即時的。
一點改進建議
有一件事情我希望TikTok可以去做,那就是讓跟蹤創作者的多部視頻變得更容易些。沒有什么比用“請繼續關注第2部分”結尾的視頻更讓我抓狂的了,你得花十多分鐘瀏覽他們的個人資料才能找到第二部分。
我理解,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其實他們是想增加一下瀏覽量,不過有些視頻的確需要拆分成多個部分。但TikTok得添加類似指針或鏈接的概念,從而讓系列不同部分之間的直接跳轉變得更簡單些。說不定可以通過播放列表功能來完成
就目前而言,跟蹤鏈接視頻最好的辦法是去看作者個人資料上的縮略圖,然后在屏幕上搜索顯示為“ Part#”的文本,或者直接點擊有著相同視覺語法——也就是看用戶穿一樣的服裝,在一樣的房間,照明情況也一樣的每個視頻。
(我發了上面一通牢騷之后,TikTok已經增加了一種在創作者檔案頁面突出顯示你剛剛看過的視頻的手段,而且由于視頻是按照個人資料上的創建日期倒序進行排序的,所以你剛剛看過的視頻的第二部分一般就在它旁邊,這一點非常方便)。
用戶變成客服
社區提出創意解決方案還有一個例子,對拆分成多部分視頻系列的第一部分(后續部分還沒發布)進行過評論的人現在說了,誰要是給他們的評論點贊,等到下一部作品發布時他們就會通知點贊的人。換句話說,用戶變成了TikTok的通知機器人(Mechanical Turk)。
排序改進
我還希望TikTok增加一個功能:在任何視頻網格(比如在聲音頁面或個人資料頁面上)上都能夠按照流行度對視頻進行降序排列。把這個功能給實現了吧。
搜索排名
TikTok需要改進它的搜索排名算法。用TikTok的原生搜索想要找回曾經流行過的TikTok要困難得多,甚至去Google和YouTube都找不到(試過多次后,你就會意識到要想針對特定TikTok創建一個易于理解的搜索查詢是多么的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