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Sea 和阿里巴巴都發布了最新的季度財務報告。
阿里國際零售方面,包含零售和批發兩塊兒業務,分別以 Lazada、速賣通和阿里國際站為主。
本周,Sea 和阿里巴巴都發布了最新的季度財務報告。
阿里財報數據顯示,跨境及全球的零售業方面,主要包括 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及 Daraz 等。在 9 月份季度,跨境及全球的零售業整體收入同比增長 33% 至 103.75 億元(約合 16.2 億美元)。
期內,東南亞電商平臺 Lazada 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 82%,用戶訪問頻次過去七個季度連續上升,主要由于來自本地及全球的產品供給種類增加,強化消費者的心智及用戶黏性。
SEA 財報數據顯示,2021 年 Q3 Shopee 的 GAAP 收入為 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4.4%;總訂單數同比增長 123.2%,訂單數連續九個季度實現同比三位數增長。
數據來源:年度報告
對比兩者數據可以看出,Shopee 收入已經無限接近阿里國際零售業務,這其中包含了 Lazada、速賣通、Trendyol 及 Daraz 等。
也有預測稱,鑒于此數據截止時間為 9 月份,面對 Shopee 不斷加快的增速,目前 Shopee 已經超越阿里國際業務。
雖然我們目前不敢對此預測作出評論,但可以預見的是,Shopee 正在加快擴張步伐。
Shopee擴張
從老家東南亞出發,到登陸法國市場,從最初的 7 個站點到目前的 14 個站點,Shopee 只用了短短 6 年。
關于這段歷史,我們曾多次發文解析,這里不再贅述。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 Shopee 的潛在風險。
財報發布之時,Sea 第二次上調了全年的電商營收預測。
上個季度,它預計電子商務收入將達 49 億美元,而本季度的數據推動他們將 2021 年全年的收入定為 50 - 52 億美元,而且考慮到目前的增速,它很可能再次超出預期,超過 55 億美元也并非不可能。
之所以有如此預測,一方面是由于年終旺季來臨,電商平臺的季度增速將會超越其他幾個季度;另一方面,Shopee 挺進歐洲市場,可能會給平臺帶來遠高于其他市場的營收。
雖然電商形勢一片大好,不過,此次季度財報數據發布并沒有拉動 SEA 的股價抬升。
相較財報發布前 16 日 330 美元/股的收盤價,17 日財報發布后,18 日的收盤價只有 310 美元/股。
大家都明白,SEA 的商業模式嚴重依賴“印鈔機” Garena 這個數字娛樂部門產生的利潤,它負責印錢,而 Shopee 負責花,以此保持快速擴張需要。
我們可以從下圖中看到,疫情期間預定量提升之后,Garena 的增長似乎正在恢復正常,這也可能對 Shopee 的增長產生連鎖反應。
圖片來源:JR 研究
雖然Shopee 目前已經開發了 Free Fire Max 版本,但還是無法和曾經的輝煌相比。
假如數字娛樂業務的利潤率下降,那么 Sea 的整體業績可能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而且是極速影響。
在疫情期間,數十億人被困在家中,數字服務的增長得到了巨大的推動,隨著 Covid-19 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正常化,數字服務的增長可能會降溫。
當然,目前 SEA 的市值超過 1700 億美元,想要獲得一些流動資金并不困難(過去一年就籌集了近 90 億美元)。
不過,隨著 Shopee 全球擴張速度的加快,以及在歐洲擴張時營銷成本的提升,如何從穩定市場以及歐洲市場獲得利潤顯得越來越重要,它需要擁有自身造血能力,以卸下過去兩年 Garena 承擔的負擔。
阿里也早有布局
反觀阿里方面,和一季度相比,除了 Lazada 和速賣通之外,還專門將 Trendyol 及 Daraz 更明顯地展示在了二季度財報之中。
特別是對于 Trendyol,更是用了一整段文字對其進行描述。
土耳其最大的電商平臺 Trendyol 的本地服務及錢包業務都正迅速增長。于 9 月份季度,Trendyol 在土耳其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并錄得 GMV 同比超過 80%(按同樣的匯率計算)的強勁增長。
這里做個簡單了解:Trendyol 成立于2010年,是土耳其最為著名的在線時裝零售商,專注時尚品牌,報道顯示,Trendyol 目前擁有 3000 萬用戶,日訂單超百萬。
和 Lazada 并入阿里的路線相似,2018 年,阿里注資收購了其大多數股權。今年 8 月份,Trendyol 又籌集 15 億美元,將公司估值提升到 165 億美元。
至于 Draza 這個 2018 年 5 月被阿里收購,覆蓋南亞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五國市場的平臺而言,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
阿里出海這件事,大家都不太看好,主要是因為在東南亞市場,Lazada 這個成立于 2012 年的老大哥被 Shopee 超越。讓很多人覺得阿里出海做得不太好。
其實,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他們的勝敗存亡問題,對 Shopee 如此,對阿里亦是如此。
對互聯網行業,特別是登陸美股市場的 SEA 來說,規模可能比盈利更重要。
一旦占領用戶心智、規模達到預期,盈利只是順便的事兒,比如征收傭金、減少運費補貼和營銷投入等等。
更厲害的招數可以看看拼夕夕,畢竟這個剛開始年年巨虧的平臺都開始盈利了。
而阿里這個“巨無霸”版的存在,除了電商出海之外,還有支付、阿里云、菜鳥物流等等,任何一塊兒拿出來,都足以令別人望其項背。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