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點式的爆發,多點式的布控……電商環境變幻莫測,賣家該何去何從?
隨著亞馬遜平臺的規范化運營,許多黑科技被關進“小黑屋”,與之相對的白科技,在成本不斷攀升的同時,某些高利潤市場領域也早早在大賣的爭奪中趨于飽和,中小賣家很難有突破的機會。
亞馬遜也發揮其一貫的“秋后算賬”特色,給許多初嘗甜頭的賣家當頭一棒,如果沒有看清局勢,貿然出擊電商市場充滿了不穩定性,尋找正確的經營戰略似乎已成了賣家的當務之急。
網絡營銷專家吳嘉陽告訴雨果網,亞馬遜站內排名機制實質就是競爭流量,賣家追求的是很小一部分的自然流量,同時還存在著谷歌的自然排名和亞馬遜的自然排名帶來的總流量。通過統計自然排名的流量與總流量比重,就能夠發現賣家不應將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壓在一種流量資源上,因為任何一種流量都可以有其紅利期它帶來的收益極具不穩定性,上限和下限波動極大。
吳嘉陽舉例稱,2018年年初許多銷售額在10億級別的大賣家就曾紛紛吐槽短期內店鋪訂單下降了1/4,有的賣家訂單數甚至下降了1/3。在他看來,亞馬遜賣家運營最本質的核心是流量,流量的獲取順勢才能帶來訂單的生成。
眾所周知,快速獲取排名有許多方法,比如Facebook送贈品的方式,通過搜索加入群組,發布review再通過其他渠道返現;又或者在外包、眾包的網站上,找所謂的專家刷排名,通常要收10%的抽傭。類似的黑科技還有許多,但是同時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而且這些代價不僅僅是目前的可計量的代價,或許將來有一天亞馬遜政策再次收緊,得不償失,誰都無法預測。
而白科技也有很多,比如做低價Deals,通過尋找相應的資源和渠道提高訂單量,相比于之前,這種方法效率正在逐步降低,也從原先的免資金成本提高到現如今一百多美金的成本支出。
吳嘉陽說,其實除了這些黑白科技之外,還有另外的爭奪流量渠道,便是通過查詢其他網站的流量絕對值及構成成分。亞馬遜作為一個超大型的獨立站,除了40%左右通過亞馬遜品牌直接點擊進入的,大部分客戶來源全部來自站外,站外流量每個月高達21億。所以除了亞馬遜站內的資源在白熱化的競爭之外,賣家可以把視角和想法放開,從平臺之外引流,來獲得更多的銷售機會。
如今電商形勢,與以往有些許不同,以往是單點式的爆發,轉化率高,能夠獲得爆發的增長;現在是多點式的布控,比如以亞馬遜和亞馬遜倉儲為核心,在外圍建立獨立站及其他平臺,建立其他的營銷渠道,靠亞馬遜的物流倉儲達成快速的配送。
吳嘉陽說,“無論是做獨立站還只是做平臺,賣家應立足于平臺來進行操作,兩者相輔相成,大平臺能夠為獨立站帶來更多的引流,同時還能為賣家提供部分流量和信譽的背書。”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ESG跨境電商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ESG跨境電商聯系。
二維碼加載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登錄
使用賬號密碼登錄
平臺顧問
微信掃一掃
馬上聯系在線顧問
小程序
ESG跨境小程序
手機入駐更便捷
返回頂部